數據分析顯示:2000年以來,鐵礦石與銅在成本溢價(價格-成本)方面的相關度越來越高,且在2018年5月后相關度始終高于90%。數據驗證的結果說明,鐵礦石作為黑色金屬原料的突出代表,正在與銅類似地走上金融屬性主要決定價格的定價模式。
中國需求推動下的鐵礦石成本溢價水平高漲
第一,2000年以來,中國進口鐵礦石價格年化增長幅度超過11%。2021年,中國進口鐵礦石市場價格屢創新高。5月12日,62%鐵礦石價格(62%,CIF中國主要港口)達到233.1美元/噸,之后價格雖有所下降,但仍保持200美元/噸以上的絕對高位運行。截至2021年6月8日,2021年中國進口鐵礦石年化均價為179美元/噸,較2020年的年均價格漲幅接近65%,是2000年20美元/噸價格的8.95倍,平均年化增長幅度超過11%。
第二,2000年后全球鐵礦石FOB(離岸價)成本年化增長率僅略高于3%。鐵是地殼中第二大金屬元素(僅次于鋁),也是第四大化學元素(位居氧、硅、鋁之后)。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20年的數據顯示,全球鐵礦石可采儲量為1700億噸,足以滿足全球鋼鐵工業的發展需求,另據澳大利亞知名信息調查機構的數據,全球鐵礦石供需格局持續處于寬松平衡狀態。因此,鐵礦石的供需格局中不存在供不應求的可能,即便是短暫的緊平衡格局也屬難得一見。
同時,全球鐵礦石的平均生產成本長期保持著相對平穩的狀態。2021年全球預估的FOB生產成本為32.1美元/噸,較2000年的16.8美元/噸僅上升了91%,年化增長率3.1%,甚至低于同階段美日發達國家以及中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和M2貨幣投放量的年化增長速度。
第三,自2000年至今,鐵礦石成本溢價年化增長幅度超過8.5%。2000年后,中國粗鋼產量節節攀升,帶動中國對鐵礦石需求不斷高漲。自2016年起,中國連續5年年進口鐵礦石數量超過10億噸,而且年均進口價格節節攀升。
在鐵礦石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鐵礦石成本溢價水平不斷高漲,2021年6月上旬的鐵礦石溢價水平已經漲至550%以上。換言之,2021年6月的鐵礦石價格是其全球平均成本的6.5倍。而2000年初的鐵礦石成本溢價水平只有19%左右,計算而來的鐵礦石成本溢價水平的年化增長率接近17.4%。這也可以解釋為:以四大鐵礦商為代表的擁有全球相對優質資源的鐵礦石生產商每年鐵礦石業務的利潤增長能力接近17%,堪稱全球最賺錢的資產配置。鐵礦石業已成為全球金屬礦產優質資產的突出代表。在2021年第1季度澳大利亞媒體MINING.COM統計的全球前十上市公司中,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英美資源和FMG五大鐵礦生產商位列第1、2、3、4、10位,全球最大的鐵礦石貿易商嘉能可則位列第6位。
銅在2000年后曾四度溢價水平超過200%
第一,作為基本金屬的代表,銅始終引領其他金屬價格的變化。
銅作為大宗金屬的風向標和基本金屬的代表,在全球的產量遠高于鉛、鋅、鎳,是有色金屬中產量和消費量僅次于鋁的第二大金屬品種。在2021年第1季度澳大利亞媒體MINING.COM公布的全球前十大礦業上市公司排名中,以銅為主營商品的公司占據了7席。作為人類最早應用于商業和金融的金屬品種之一,銅具有超過150年的供需及金融雙重意義的價格機制。
銅的金融屬性極高,與全球主要經濟大國,特別是美國的貨幣財政政策、M2貨幣投放情況呈近似同步的正相關性,經函數計算的相關性達到近85%。因此,可以說銅是與貨幣、財政政策、金融市場、商品供需等方面相關度極高的商品,對于銅的成本溢價水平的研究可以一定程度代表對有色金屬行業的研究。
2021年以來,在全球“放水”資本的推動下,銅價(電子盤)創紀錄地達到10556美元/噸,場內盤也達到10460美元/噸的高位。銅價的變化始終引領金屬價格的變化。至2021年6月上旬,銅價仍然保持在10000美元/噸以上的價格水平。
第二,2000年以來銅的溢價水平曾四度超過100%。
從銅的生產成本上看,2000年后隨著全球對銅消費的增長以及全球優質銅資源逐漸被開發殆盡,全球原生銅礦的平均品位由2000年的3%左右下降至2020年的1.5%以下。資源品位的下降推動銅的生產成本(C1,90%分位線)震蕩上行。2020年全球銅生產成本較2000年數值增長了3330美元/噸,漲幅超過204%。
從銅的成本溢價水平上看,2000年后,銅的成本溢價水平曾4次超過100%。2021年5月,銅的成本溢價率達到134.80%,較2000年1月15.4%的溢價水平增長了875.3%,溢價率的平均年化增長幅度約10.9%。
鐵銅成本溢價水平相關度變化四大階段
當對2000年以來鐵礦石與銅的成本溢價水平進行相關度回溯分析后發現(圖1),2000年后鐵礦石與銅的溢價水平的相關度數值呈震蕩上行態勢,且在2018年4月后始終高于90%。2020年3月,這一數值已經達到98.4%,表明目前鐵礦石的價格變化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