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BNAmericas網站報道,秘魯主要銅礦山一直面臨路障、占領和供水中斷的持續沖擊。
自從去年10月份以來,嘉能可與必和必拓公司的安塔米納(Antamina)銅礦,尼克薩資源公司(Nexa Resources)的阿塔科查(Atacocha)銅礦,哈德貝公司(Hudbay)的康斯坦西亞(Constancia)銅礦,嘉能可公司的安塔帕凱(Antapaccay)銅礦,南方銅業公司(Southern Copper)的夸霍內(Cuajone)銅礦,五礦資源公司(MMG)的班巴斯(Las Bambas)銅礦不得不反復同當地就礦山繼續運營進行談判。
班巴斯銅礦最近停止了生產,因為向該礦出售土地的當地人占領了該礦山。他們要求MMG公司履行合同承諾,甚至還想收回土地。
癱瘓近兩個月后,夸霍內銅礦的水供應恢復,礦山得以復產。
今年前兩個月,秘魯銅產量累計為37.16萬噸,其中班巴斯銅礦產量為4.41萬噸,占總產量的11.9%。南方銅業公司的夸霍內和托克帕拉(Toquepala)產量為5.87萬噸,同比下降7.8%。
秘魯能礦部前副部長羅穆洛·穆喬(Rómulo Mucho)表示,“如果政府不能及時處理這些問題,秘魯很快將面臨大麻煩”。
他說,“因為沖突,南方銅業公司已經表示不再投資8.5億美元建設夸霍內擴產項目。而且現在該公司肯定會慎重考慮是否應該投資80億美元對伊洛(Ilo)冶煉廠進行擴產,該項目是為了滿足洛斯詹卡斯(Los Chancas)和米奇基萊(Michiquillay)兩個礦山的選礦需要?!?/p>
能礦部前部長路易斯·米格爾·英喬斯特吉(Luis Miguel Inchaustegui)表示,社會沖突升級沉重打擊礦業公司,“其給人的印象是政府不希望解決目前的問題,或者認為礦業不重要”。
他建議采取積極主動措施。政府不應該坐等路障或占領事件發生。與其“坐等贏得爭斗”,不如“把國家發展放在第一位,主動與有關方面協商達成一致”。
秘魯礦業、石油和能源協會(SNMPE)前會長卡洛斯·加爾維茲(Carlos Gálvez)表示,目前礦業項目已經不經濟。今年的礦業投資僅限于維持,不會超過10億美元。
“目前,礦業行業積極性受到打擊,因為盡管他們為國家利益作出了最大努力,但抗議活動持續,而政府似乎沒有認識到其帶來的沖擊”,他說。
他補充說,夸霍內和班巴斯停產影響20%的全國銅產量,每日帶來2000萬美元的產值以及700萬美元的稅收損失。
“我們傳達了一個糟糕的信號,因為班巴斯銅礦所有權人MMG公司會向香港證交所和世界宣告是社會沖突引起了礦山停產”,加爾維茲表示。
穆喬稱,政府缺少解決問題的能力、人力資源和技術力量。應該替換人員并改正過去的錯誤。
“秘魯已經實現增長20年。但是按照這條道路,沖突已經導致幾個礦業項目陷入困境。已經出現的問題是政府還沒有學會如何管理沖突。但是一些公司也沒有改善與社區的關系”,穆喬表示。
英喬斯特吉認為,政府不應放任沖突危害國家,特別是全球能源轉型需要秘魯礦產。
“現在要做的是以可持續方式開發礦業。因為采礦業帶來的收入不僅能促進發展還提供了就業機會。另外,在采取可持續的方式下,采礦業能給國家帶來更多投資”,他補充說。
加爾維茲還提到,弗雷澤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最近的調查甚至還沒有考慮社會沖突問題,不然秘魯的排名會更低。
“4年前,厄瓜多爾排名還在第14位,現在已經降至第42位。盡管沒有采礦業經驗,但厄瓜多爾現在已經超過我們,目前排在第24位。甚至哥倫比亞和阿根廷的兩個省也超過我們”,加爾維茲表示。
他還批評上調礦業稅的提案。
“這是什么邏輯,一方面,他們希望增加礦業稅收,另一方面他們又讓最重要的銅礦停產?我真不明白他們要干什么”,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