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7日,滬鎳主力2206合約日內震蕩,尾盤陡然拉高,收于204450元/噸,漲幅1.85%;滬鎳2207合約收盤197940元/噸,漲幅0.78%。滬鎳06-07Back月差擴大至6510元/噸,上一交易日(5月16日)back月差為4540元/噸,僅一日之內月差擴大約2000元/噸,也創造了今年以來主力合約與遠月最大back月差。

一、“只出不進”低庫存引發對后市純鎳供應擔憂
月差大幅擴大主要由于目前國內純鎳庫存低位,截至5月13日Mysteel統計中國27庫精煉鎳社會庫存16958噸;其中9100噸存于保稅區,國內庫存僅7858噸,包括2389噸的倉單庫存。目前國內庫存、倉單庫存都處于歷史極低位置,由此引發市場對后市純鎳、尤其是可交割鎳板供應的擔憂。

而國內庫存不斷走低原因,則在于近期純鎳的供應緊缺。自2月下旬東歐局勢惡化以來,純鎳進口持續大幅虧損,故保稅區雖尚有貨物,但貿易商幾無動力進口;加之純鎳進口及倉儲的主要集散地上海疫情防控措施升級,物流又大受影響,導致國內純鎳庫存處于“只出不進”的狀態。
二、進口窗口有望開啟 貨源得到補充
然而,近日事情有了轉變,由于近期滬鎳主力合約持續堅挺,近三個月的內外價差倒掛有望迎來修復。5月17日滬鎳主力2206合約收盤于204450元/噸,緊接著開盤的倫鎳15:30報26315美元/噸,以滬鎳主力平水計算,虧損僅1626元/噸;而若以市場現貨價格(加上升貼水)計算,俄鎳進口已盈利11460元/噸。

據貿易商反饋,雖然現貨進口窗口已經打開,但這主要得益于目前國內現貨的高升水所致——市場俄鎳主流升水達到12000元/噸,為3月初以來的新高——而資源緊缺引發的高升水并不穩固,很可能由于進口窗口的打開、進口貨源補充而發生“跳水”現象,故市場貿易商仍多持密切觀望態度。

三、總結
一季度以來國內純鎳庫存日漸走低,尤其是倉單庫存的歷史低位,引發市場對后市可交割純鎳供應的擔憂,從而使得滬鎳近月價格節節攀升。另一方面,由于二季度鎳資源供應增量的預期,及下游需求的疲軟,市場人士看空后市,多有遠月空開、近月空平的盤面操作,導致近遠月差進一步拉大。
而滬鎳近月主力的攀升,又使得緊閉了近三個月的進口窗口開啟在望,國內純鎳資源若能得到一定的補充,或可有助于緩解市場對庫存低位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