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速,國際間的投資活動日益頻繁。馬來西亞作為東南亞的重要經濟體,以其穩定的政治環境、豐富的自然資源、良好的商業氛圍和多元化的產業結構,逐漸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前往投資。其中,制造業作為中馬兩國經濟的互補性領域,成為了雙方投資合作的重要方向。本文將詳細介紹中國企業在馬來西亞投資制造業的優惠政策。
馬來西亞營商環境優渥,政治、社會環境穩定,70%人口工作年齡帶來龐大的消費力,超過20%的華人參與讓中馬兩地文化相對接近。馬來西亞政府總體上非常鼓勵投資,近年來更加接連調整外國政策,鼓勵外資進入出口導向型產業和科技領域。
在馬來西亞政府推出的一眾優惠政策中,內地公司可參考“中資特別通道”,從而更快獲得加速。該渠道的穩定給馬投資的中國企業提供了便利,簡化了他們的申請時間所的繁復程序。凡通過該通道進入馬來西亞的中國投資項目,最快可在一個月內獲得批準。
“中資特別通道”是馬來西亞政府專門設立的一條針對特定國家或地區企業的投資特別通道,旨在吸引高附加值、高科技、高影響力的中資企業進入馬來西亞,建立區域總部或智能制造主要吸引的中國投資包括消費技術、智能技術、再生能源、醫療技術、醫療設備、電子電器產品、機械工程、化學以及航空航天領域。
馬來西亞一貫實施鼓勵和積極吸引外國投資的經濟政策,同時設置了針對外國投資者的多種激勵政策,包括相對較低的增幅。較普遍的稅收規定包括:

馬來西亞提供不同類型的稅收優惠,包括稅收、與資本支出相關的稅收以及增強減免,例如在制造業、食品加工業、農業、酒店或其他工商業領域,開始生產且不到一年屬于所推廣的活動或推廣產品的公司,將有資格獲得以下稅務優惠:
1.新興工業地位(PS)
新興工業地位(PS):是為了促進特定行業的發展而設立的非常有針對性的投資優惠政策。該政策的核心目標是吸引高科技、高價值和創新型產業的投資。從行業來看,主要是電子、生物科技、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和新能源等領域。
根據PS政策,獲得新興工業地位認證的企業可以享受包括稅收減免、關稅豁免、土地優恵和硏發支持等多種優恵。這些優恵措施旨在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并鼓勵企業進行硏發和創新。另外該政策還格外注重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以獲得額外的激勵措施。
政策優惠主要為:可享有5年(PS期間)的70%公司稅減免,例如公司5年內只須繳納30%*24%的公司稅。在PS期間發生的但未抵減的免稅額可以結轉,抵減公司PS期間之后的收入。PS期間發生的累積損失可以結轉至PS期間后連續7年公司收入的抵扣。
PS申請應通過InvestMalaysia門戶 MIDA online提交。
PS政策還提供了一系列貼心的支持服務,包括專門的投資輔導、市場情報、人才培訓和技術支持等,以幫助企業在馬來西亞順利開展業務。
2.投資稅務留抵(ITA)
投資稅務留抵(ITA):獲得投資稅務補貼的企業,可享受為期5年合格資本支出(工廠、廠房、機器或其他設備)60%的投資稅務補貼。每個評估年,該補貼可用于沖抵其納稅年法定收入的70%,其余30%按規定納稅,未用完的補貼可轉至下一年使用,直至用完為止。
享受新興工業地位或投資稅務補貼的資格是以企業具備的某方面優勢為基礎的,包括較高的產品附加值、先進的技術水平以及產業關聯等。符合這些條件的投資被稱為“促進行動”(promotedactivities)或“促進產品”(promoted products)。
馬政府專門制訂了有關制造業的《促進行動及產品列表》。除制造業外,兩項鼓勵政策均可適用于其他行業申請,如農業、旅游業及制造業相關的服務業等。
新興工業(PS)地位和投資賦稅留抵(ITA)二者中僅可選擇其一。
3.再投資補貼(RA)
除此之外,馬來西亞還有另外一項優惠政策,即再投資補貼(RA):再投資補貼主要適用于制造業與農業。運營12個月以上的制造類企業因擴充產能需要,進行生產設備現代化或產品多樣化升級改造的開銷,可申請再投資補貼。合格資本支出額60%的補貼可用于沖抵其納稅年法定收入的70%,其余30%按規定納稅。
除了提供財務支持,RA政策還鼓勵企業采用環保技術和可持續發展方法。企業可以獲得額外的投資津貼和稅收優惠,以鼓勵其采用更環保的生產方式。
4.其他財政優惠
在以上優恵政策基礎上,馬來西亞政府為了吸引更加優質的企業和人才,通過針對入駐企業和員工給予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方面的優惠,吸引全球知名企業進駐。一般來說,馬來西亞政府根據不同園區的定位,給予優秀產業園區一些財政優恵政策。
馬中關丹產業園區是中馬條約共同開發的第一個具有國家產業園資格的產業園區,入駐的十大重點產業包括汽車零部件、食品加工、電子電器、塑料及金屬行業設備等。在馬中關丹產業園區投資的企業,可享受以下優惠政策:
(1)企業所得稅豁免:高達15年100%企業經營所得稅減免(從公司獲得法定收入算起,或擁有等同于5年符合資格的資本開銷的所得稅豁免額)
(2)印花稅豁免:用于發展用地或建筑物轉賣租借的印花稅豁免;
(3)進口稅豁免:進口原料、零部件、機械、器材等未在當地生產但在生產活動中直接使用的物品進口稅豁免;
(4)個稅優惠:該園區的知識型員工可享受15%個人所得稅優惠稅率。
在此基礎上,馬中關丹國際物流園還為入駐企業設置了項目落地協調服務中心,一站式高效對接服務,能夠快速、有效地幫助企業協調落實園區優恵政策,協助行政審批,加快項目落地,加速建設投產,節約落地企業的時間成本及其他成本,高效、便捷入駐園區。
馬來西亞政府鼓勵外國投資進入其出口導向型的生產企業和高科技領域,可享受優惠政策的行業主要包括: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橡膠制品、石油化工、醫藥、木材、紙漿制品、紡織、鋼鐵、有色金屬、機械設備及零部件、電子電器、醫療器械、科學測量儀器制造、塑料制品、防護設備儀器、可再生能源、研發、食品加工、冷鏈設備、酒店旅游及其他與制造業相關的服務業等。在制造業領域,從2003年6月開始,外商投資者投資新項目可以持有100%的股權。
1.清真食品加工及認證。包括:凡生產清真食品的公司,自符合規定的第一筆資本支出之日起5年內所發生符合規定資本支出的100%可享受投資稅賦抵減。
2.多媒體超級走廊公司。為了成為全球信息與通信技術產業的中心,馬來西亞政府于1996年創建了信息與通信技術計劃,即多媒體超級走廊。所有取得多媒體超級走廊地位的公司都可享受馬來西亞政府提供的一系列財稅、金融鼓勵政策及保障,主要包括:提供世界級的硬體及資訊基礎設施;無限制地聘請國內外知識型雇員;公司所有權自由化;長達10年的稅收豁免政策或5年的財稅津貼等。
3.鼓勵發展生物科技。馬來西亞2007年財政預算報告宣布了一系列新舉措,鼓勵在生物科技領域的投資,推動生物科技的發展。投資鼓勵政策包括:
第一,生物科技公司從首年盈利開始,免交10年所得稅;
第二,從第11年開始繳納20%的所得稅,優惠期仍為10年;
第三,在生物科技領域進行投資的個人和公司,將減去與其原始資本投資相等的稅收,并獲得前期的融資支持;
第四,生物科技公司在進行兼并或收購時,可免征印花稅,并免繳納5年的不動產收益稅;
第五,用于生物科技研究的建筑物可獲得有關的工業建筑物津貼。
4.鼓勵數字經濟發展。為了促使馬來西亞轉變成為數字經濟驅動的高收入國家以及區域領導者,馬來西亞政府在2021年宣布了《馬來西亞數字經濟大藍圖》。目前,馬政府正醞釀出臺“馬來西亞多媒體超級走廊計劃2.0”,以期吸引更多外國數字投資者進駐。
馬來西亞在2022年財政預算案中,對綠色科技投資予以為期3年100%的投資稅務津貼,可抵扣最高70%的應納稅法定收入。